条带状铁建造(Banded Iron Formation: BIF)仅产于前寒武纪,是全球主要铁矿资源(占70%以上),其形成多与太古代-早元古代期间的全球大氧化事件(GOE)有关。我国铁矿资源紧缺,年进口铁矿石外汇仅次于原油位居第二,其中2016年铁矿石进口额就高达576亿美元,极大增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本。中国的铁矿资源主要集中在华北,以太古代BIF为主,而华南仅发育少量新元古代铁建造(NIF),缺乏全球BIF最主要成矿期(GOE期)的铁矿。太阳官网教师吴昌志副教授、李伟强教授和杨涛副教授课题组在详细的野外考察和岩相学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元素地球化学及铁同位素研究证实安徽巢湖英山铁矿为BIF,并通过锆石U-Pb年代学揭示该铁矿形成于晚太古代-古元古代之交(2464±24 Ma),且被新元古代花岗岩(806±5Ma)所侵入。本次研究首次证实扬子克拉通存在晚太古代-早元古代(GOE期)BIF,表明扬子板块具有与全球铁成矿峰期一致的BIFs记录,并可与Southern Sao Francisco (SF)克拉通的前寒武纪演化史相类比,暗示扬子北缘的古老基底中存在重要的BIFs资源。目前,该课题组正在继续开展对扬子北缘前寒武纪基底BIF形成过程和成矿规律的研究。
初步研究成果在近期的《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Updating the geological barcodes for South China: Discovery of late Archean BIFs in Yangtze Craton, scientific reports, doi: 10.1038/s41598-017-15013-4,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7-15013-4.研究生叶辉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吴昌志副教授与李伟强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本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U1603114和No.41622301)、中组部第五批“计划”计划和内生金属矿床国家重点实验室(太阳集团tyc539)配套资金的联合资助。